在中国的体育项目里,时下群众基础好的,无非是篮,足,羽,乒。网球?高尔夫?老百姓可能没几个真正摸过拍儿。十几年前,俺们这里曾流行过一种带绳子的网球。一个人玩儿。我还真玩了几下,后来觉得这玩儿不过是个自欺欺人的东东,没有任何乐趣可言,于是随手就扔了它。心想,还是等我真正老了实在走不动时再玩吧。
言归正传。
石家庄算个省会,这群众基础好的几个项目里,乒乓球馆专业的桥东六通俱乐部,桥西有铁二小,若是算上正定新区的嘛,还要更厉害点。民办的球馆散落在城市的各个角落,具体个数我还真没统计过。但就桥东的卓悦,飞龙,宾朋,桥西的总工会,原先的康乐等,至少也该有个六七家的样子,不过这不算那些没挂牌的一些小区里偷偷教球的地儿们。
这些非专业的球馆的教练水平虽然参差不齐,但作为少年儿童启蒙来说,基本还是够用的。每到寒暑假,堆满了学乒乓球的孩子们。大多是小学生/初中生。尽管这些球馆的教练不都是专业出身,但教练们大多是敬业并研究业务的,他们为乒乓球人口打下了基础。并且起点相对我们过去的水泥台野球,专业性要强很多。直接将起点拔高N个档次。想想过去,什么一点两点跑三点,什么推推侧侧扑扑,哪听说过啊,现在就连五六岁的小孩子也知道。
个人认为,这些民办球馆的存在,给乒乓球的后续持久播下了种子,或者说一直在不停地播撒种子。虽然我们这些老一泛的球迷们没有享受到这种待遇并不影响我们喜爱乒乓球,但我们的孩子因为享受到了,他们应该会比我们更喜爱点吧。
我们再来看看其他球类。除了乒乓,我还真没在大街上见过多少挂牌的篮球馆与足球馆。羽毛球馆倒是有的,不少,可是里面都是上来就打的们们,并没有打小就训练的孩子,或者很少,或者至少我没见到过这些的训练班。难道是因为我只混乒乓球而一叶障目吗?似乎又不是。孩子们进入中学后,课外体育活动,篮球人数要大于乒乓这个不假,但是又有几个孩子,打小能够像乒乓球接受一些专业或者靠近专业的训练呢?
有人会说,我家儿子学的是网球,有教练,我家女儿就学羽毛球有教练,我家儿子学的是篮球,我家是足球,我家是高尔夫。
我要说,我有个同事的孩子,学的还是棒球呢,还参加过全国比赛,水平很高。
可是,你懂的,我这里说的是普遍性。
有人会说,你那儿是省会,是大城市,俺们这疙瘩,别说民营乒乓馆,连个教练毛儿都没有。你说的这个我信,可是我相信你那疙瘩肯定也没有篮球馆,也没有足球馆。
现在的时代不同于上世纪了。我们是打野球出来的,可是孩子们,至少是城市的孩子们,如果父母亲希望孩子有个体育特长或者爱好,就会投资。从球类来看,我个人感觉,选择乒乓球的人数还是非常多的。
年轻时,可能会喜欢大球。拉风嘛,激烈嘛,精力旺盛嘛!但乒乓球会最终吸引他回归。我个人任何球类都是野球出身,有将近十年的时间我选择了篮球与足球,但我最终还要回到乒乓球桌来。这并非无奈,而是乒乓球有着她独特的迷人的魅力吧。
一个人的一生是漫长的。漫漫人生路,唯乒乓使我们运动不老。
一个运动项目能否持久,受众面能否更广。有一个因素就是上面所说的,小孩子从小受到的影响或者说专业技能训练的普及性与可实现性,这将成为他将来选择体育活动的内动力。
所以,我一点也不担心乒乓球运动。我怕个球啊!我不怕没人和我玩儿,将来这个运动也不愁有人玩儿!
相对于大球来说,乒乓球馆民营球馆的存在,会使得这项运动生命力仍然存在,并已经将起点提高。
就说这些,想哪说哪,不是指哪打哪。见笑!
兰奇主席,你笑了吗?
2015-03-03